文字以外的真相

我喜歡寫作,尤愛抒情。在寫作裡,我看重一個技巧,叫「聚焦」,即是將故事的細節與旁枝抽絲剝繭,把筆觸的鎂光燈投射在事情的某一點或某一角度,凝聚、修飾、擴大,將讀者拉進刻意營造的氛圍,感受作者以文字建成的光境,而當中有取,必然有捨。攝影和電影也一樣,影像和故事都需要聚焦,才能動人。例如我寫先生跑步衝線的英姿,我不會將他之後啃麵包、更衣、飲水統統入文;又例如<寒戰>的100分鐘鬥智鬥力,你從不見梁家輝肚餓要吃飯,但郭富城在家吃麵的一幕卻是刻意營造的細節。如果寫一個故事,從主角早上七時半起床一直說到晚上十一時睡覺,那叫做「日誌」或「紀錄」,除了特殊需要,一般讀者都不會喜歡看那麼平鋪直敘的記述。


故此,讀者需要理解,他們每天在閱讀的資訊,標題內容可能很吸引,但很可能只是事實的部份;或是經過聚焦的濾鏡,有所偏倚;甚或全屬吹水(八卦雜誌的編劇能力眾所周知)。問題可能在於寫作的人對事情一知半解、真相未明而妄下結論;或者他已有既定立場,只偏重敍述事情的部份;有些則可能源於有人立心不良、一心嘩眾取寵或妖言惑眾而口出狂言;有些無腦之徒則一心想抽水,湊湊熱鬧推波助瀾……。文學裡誇大了的浪漫,大抵還可以接受,但一些富爭議性、甚至攻擊性的議題,如果人人也不能冷靜下來思考,只隨著群情洶湧而隨波逐流,恐怕只會將真相埋沒,為別人帶來傷害,甚至令社會傷風敗德。
讀者們,請想想……
當有人說不要捐錢往四川災區,請想想要懲罰的是中飽私囊的中間人還是無家可歸的災民?應當做的是不再捐錢,還是衝擊改革腐敗無能的制度?至於那聲稱要為四川地震「慶賀」的「抽水人仕」,不值一提,捉去打靶都嫌嘥子彈!
當有人高調攻擊教會和牧者,請想想我們究竟知道多少內情?我們的批評是站在道德高地的控訴,還是出自真切的求知和包含謙虛的自省?基督徒,你在口口聲聲嘆息的同時,心裡在暗爽還是替你的弟兄姊妹憂心?
當今天喬曉陽理直氣壯地表示香港特首必須符愛國愛港、中央信任及港人擁護三個標準,否則不能啟動政改諮詢;而愛國者譚耀宗又正義凜然地附和著時,請想想十年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研究室主任張榮順又是如何再三強調「明確了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選舉可以採用由普選産生的辦法,在行政長官由普選産生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選舉可以採用全部議員由普選産生的辦法。」 (中國網: 2007/12/29) ?當天的明確與今天的另立條件,究竟誠信何價?
字裡行間,言之鑿鑿;文字以外,似是疑非。是文字帶領我們看見窗外的世界,又是文字叫我們看不懂世情的真相。我是作者,也是讀者,我叫人慎思明辨,也要經常自勉。
2013-4-23 黎定 主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