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a Life
顯示具有
社區戲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社區戲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阿牛回來了)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城市鄉村化、鄉村城市化」的理想
這是一場以舞蹈為主的免費戶外劇目。觀眾席後面是環境優美的北區公園,舞台設置在以粉嶺圍圍牆作背景,風水池前的空地,黃昏的微風伴隨著將秋的落葉,單是坐在紅膠凳上已是一種享受。舞台的畫面非常豐富且具層次感。個多小時的表演中有男主角阿牛的獨白、女主角妹頭的舞蹈、兩男兩女專業舞者的演出及一眾舞者的肢體表演。我沒有看過《舞在圍村I─消失中的水牛》,更從來沒有看過舞蹈表演,幸好有男主角的獨白,整個故事的脈絡交代得清楚明白,去除現代舞的抽象難明。
閱讀更多 »
(報)社區劇場的文化建設
2012年5月16日 信報
蔡錫昌
自由談
香港藝術發展局2008年底出版的第四期《藝萃》,公布了本港2006至07年度獲政府資助劇團的觀眾分布:劇場演出觀眾人次佔全年總五十八萬人次的47%,即大約二十七萬人次,而教育及社區演出的觀眾佔46%,餘下的7%則來自海外演出。早於1992年筆者曾調查劇場演出觀眾人次,亦於1998年分析國際劇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的數據,兩次得出的結果介乎二十五萬與三十萬之間。換言之,由1990至2007年的十七八年間,本港劇院觀眾並沒有什麼增長,反而劇院外的觀眾數字令人驚喜【註】。
閱讀更多 »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