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香港家書:有關直資學校的好文章

林超英  2013-6-17  主場新聞

少年觀星,成年觀雲,閒時觀鳥、觀樹、觀花。
該校校董和校長把反對轉直資的舊生或社會人士,簡化為思想狹隘和沒有世界視野,心中大概視他們為思想落伍和追不上時代的人,他們眼中祇有 $ $ $,根本不理解辦教育的基本目的,以及以貴學費把基層家庭子弟攔在傳統名校之外的社會不公義,或者他們真的相信「有錢大晒」,公義在他們心中一點都不值錢。2013年6月15日香港電台香港家書節目,播出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客座教授曾榮光,對補助學校和津貼學校轉為學費高昂直資學校的分析,值得大家細看,閱後會自會明白最近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擬轉直資遭到強烈反對背後的深層次社會原因。

幾十年的洗腦令不少香港人在潛移黙化中接受了「有錢大晒」的概念,人生目的是努力賺錢,希望自己加入「大晒」的行列,可惜現在基層的人靠接受教育改善生活的願望,正受傳統名校貴價化逐步摧毀。
是時候反思「有錢應否大晒」,以及「有錢大晒」對香港社會造成的傷害。
在我來說,有錢不可以大晒,有錢不可以騎在社會公義之上。
把窮人趕絕之日,世上也無富人。
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客座教授曾榮光──津校轉直資有礙教育均等 


** 標題由編輯所加


吳克儉局長:

    上星期六在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收聽到閣下對直資學校政策的高見。閣下對直資問題的認識與理解水平,令本人深感訝異和不安。作為特區教育政策的最高問責官員,對所管轄政策現象有精準的認知及深入的理解,實屬至關重要;亦因此,本人特務昧修函向閣下就教。

    首先,閣下雖然重覆強調直資學校中有五間是不收取任何學費,但在說明另一極端的收費時,你卻說「最貴十幾萬」,這根本就是的錯誤!根據教育局網頁資料,2013-14學年,最貴的直資學位是每年八萬多元而矣。

    其次,閣下對直資學校現象的理解亦明顯欠精確。香港教育界內眾所周知,直資學校在過去二十二年的發展中,實包羅了多種類別的學校。其中可概括為:一、九七回歸所造就的傳統「左派」學校轉直資,二、因上世紀七十年代港英政府急於實施九年強迫教育而衍生的買位私校轉直資,三、2000年以來新開辦的直資學校(其中絕大部份是英中),四、傳統津貼學校轉直資。這四類直資學校各有不同歷史背景、加入直資計劃不同的動機與目的、以至不同的運作模式。閣下不加識別地把它們當作一整體制度去理解,就明顯地犯了公共政策管理的大忌,結果只會使政策措施流於掛一漏萬,無法切合不同政策對象的需要。事實上,近日有關聖士提反女校轉直資的政策爭議,閣下只不斷重覆,有多於百分之三十的直資學校是收取每年五千元以下的學費,這種一概而論的說法,正好顯示閣下未有掌握問題的核心所在。

    聖士提反女校轉直資的現象,就屬於上述四類直資學校中的所謂傳統津校轉直資。惟有從這個角度入手,我們才可以緊扣直資學校是否製造教育不均等、造成社會不公義、窒礙向上社會流動等議題。事實上,當我們聚焦在由2002年以後傳統津校轉直資的十二所學校,我們就立刻可以見到它們的平均收費是每年三萬多元(而不再是五千元)。據此,我們就可以質疑,當香港大部份學童在十二年普及教育下,只可享用每年四萬元的財政投入(即資助學額的平均單位成本),但這些津校轉直資的學生卻可享有每年七萬多元的財政投入;這種辦學資源投入上的差距,難道不就是製造教育不均等嗎?

    其次,當這種教學資源投入的不均等,不斷作用及累積了十二年以後,這兩批學生在香港的考試制度內,被要求在同一標準下,參加香港中學文憑公開考試,並競逐本地大學有限的升學機會。據此我會質疑,這樣的一種不均等教育過程與考核、選拔制度,又算得上是公平的競爭嗎?

    第三,對比於2002年以前的公立學校制度,當年所有傳統名校都包羅在公立學校制度內,並參加統一派位機制。即所有傳統名校都是向全體香港學生開放,並以擇優取錄的方式下,公平競爭這些學位。但隨著部份傳統津校陸續轉直資以後,公立學校制度內的優質教育資本就不斷被侵蝕;同時,本港優秀學童享用傳統津校的優質教育資本的機會更一再受到剝削。因此我就要質疑,這算得上是一個公義的教育制度嗎?

    第四,當我們追問這些轉直資的傳統津校的優良教學資本是從何而來的時候,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香港社會的家庭長年累月地把一代又一代的優秀子弟投入到這些傳統津校就讀,因此這些傳統名校的優良教學資本,(以至衍生出來的文化及社會資本),都應該是香港社會大眾的共同資產。但當這些傳統津校轉直資後,這些優質教學資產就被封閉及壟斷起來。至此我就更要質疑,這算得上是公義的教育原則嗎?

     最後,香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普及以至均等的學校教育制度,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就是,一個包羅了所有傳統名校(包括官、津、補學校)的公立學校制度,而且這個制度是以擇優取錄方式向全港學童開放。這個公開、公平的公立學校制度,明顯就是香港賴以維持作為公平競爭的社會的其中一個核心制度。繼續容取傳統津校或甚官校轉直資,就是不斷對公立學校制度優質教學資本的侵蝕,以至對香港社會過去相對較開放的向上社會流動的階梯造成破壞。

    懇祈  珍惜,珍重!

                                                                                                                                               曾榮光
                                                                                                                                         2013年6日15日